2008年9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大屯法庭开庭审理此案。法庭调查结束后,经过短暂的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时,殷某诚挚的语言打动了李某。在此基础上,双方代理律师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离婚调解工作。2008年9月23日,李某和殷某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经过调解方式离婚,签订离婚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协议书中明确:双方之女由殷某抚养,李某每月支付抚养费1500元人民币直到李小某年满18周岁,如遇到重大病患等情形,李某应当支付医疗费用的一半。至此,一桩不幸的婚姻终于有了一个比较顺畅的结局。
律师评论
1、离婚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的途径)选择。离婚作为一项权利,公民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最简洁、最高效的方式当然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婚姻关系(去民政局约30分钟就可以解决);但是,离婚往往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仅仅由当事人自己解决,恐怕很难将问题处理完结,甚至可能留下“后遗症”,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是协议离婚,建议当事人聘请律师制作离婚协议,最好聘请律师代表自己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和分割以及约定子女抚养权利和义务;当然,既然到了离婚的地步,往往是矛盾已经升级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协商的机会少,成功率偏低,此时,进行离婚诉讼可能在所难免。一旦涉及到了离婚诉讼,我们倾向于当事人聘请律师为自己代理诉讼事宜。
2、离婚自由,对当事人(主要是原告方或首先提出离婚者)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婚姻权属于基本人权之一,理当受到尊重。法律明确规定了婚姻自由这一基本原则(婚姻法第2条),其中包括了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在结婚自由方面,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司法实践,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果,即,在我国,公民结婚自由现状是比较理想的,上个世纪经常出现的包办婚姻等情形基本消除了;在离婚自由方面,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限制:道德规范的制约、对方当事人的阻挠和法院的干涉。道德规范制约,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下的贞操观、和谐观、忠孝观、包容观等观念左右着人们,引导人们宁可忍辱负重,也不轻言“放弃”;对方当事人的阻挠,主要是在对方当事人不愿意离婚的情形下,他们会采取措施阻挠、拖延,比如收到法院传票后“玩失踪”;法院的干涉,主要是法院在把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个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定标准时,左右为难,不敢轻易判决离婚,北京市法院系统的惯例一般会要求当事人经过至少2次的诉讼(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