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式盛行,始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颁布之后;但在此之前,欧美国家早在50~70年代期间就某特殊行业,譬如军工、核电行业中,提倡应用诸如美国军标MIL-Q-9858《质量大纲要求》、美国国家标准ANSI-N-45.2《核电站质量保证大纲要求》,并根据大纲要求,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通过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随着国际贸易对质量的日益重视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的需要,开始把军工、核电的质量保证手段应用到民用工业上,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1年正式成立了认证委员会(该组织已于1985年更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开始从事认证的研究和推广产品质量/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为了统一认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提议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组织制订ISO9000系列标准,在参考法国标准NFX60-110、英国标准BS5750、加拿大标准CSAZ299.1-299.4等六项标准基础上,终于在1987年颁布了用于体系认证的第一版质量体系标准。

  22年来,经1994年、2000年、2008年三次改版,系列标准不仅广为人知,并且为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间认证的组织数从ISO第一次公布的“1993年1月”调查全球颁发27816张1987版ISO9001、9002、9003质量体系认证书,至1995年达1987版的鼎盛期证书达95117张,覆盖88个国家和地区。1994版期间,2001年1994版证书全球颁发数达510616张,覆盖面达161个国家和地区。2000版问世,开创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新纪元,至2007年12月31日全球的颁证数已达951486张,为第一次调查数的33.8倍。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效果的形成和利用(论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及其认证程序)

  在此期间,各国的认证排名也有起伏及变化,当年的认证大国已经衰退,一直处认证领先地位的英国、美国和德国,于2001年起发生了变化。美国由2000年排名第二(拥有证书35081张)退至排名第五,亚军由中国取代(其时拥有证书57783),意大利名列第三。2002年长期排名第一的英国(持证由2001年的66760张减少至60960张),排名退至第三。从此中国和意大利分别取得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领先地位,并保持至今。至2007年底,中国和意大利的持证数分别达210773张和115359张,两者的持证数占全球的34.28%。排名前十位的中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印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共持证669318张,占全球证书的70.34%。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认证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认证的发起国英国的情况并不乐观,自2001年起从66760张的顶峰,逐渐下降到35517张,几何下降了46.80%。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认证的衰退会从质量管理标准的发源地开始?为什么认证大国前三名中有二名会集中于远东地区?认证究竟有没有效果?如何利用好认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