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拆迁未安置如何行政诉讼

  1、起诉。起诉人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6个月内起诉。

  2、审查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7日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3、答辩。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已拆迁未安置如何行政诉讼(政府拆迁不安置)

  4、开庭。宣读开庭秩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

  5、作出判决。

  6、上诉。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当收到判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7、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

  8、判决或裁定。依法改判或裁定撤销一身裁定、维持原判决或裁定、裁定发回重审。

  9、申诉。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拆迁纠纷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一旦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都应当经当事人申请,先由同级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只有经行政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满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实施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的内容是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

  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与行政裁决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裁决不服的,都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行政裁决的事实认定、行政程序、法律适用、有无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进行全面合法性审查。

  生活中常出现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被拆迁人反悔,或拆迁人未能及时支付补偿费的现象,由此才产生了“钉子户”、“暴力拆迁”等热点话题。这里提醒各位读者,面对纠纷时一定要冷静处理,最好通过协商解决。当协商无法达成合意时,再在律师的帮助下采取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家园。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内容,按照规定对于已拆迁未安置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诉讼的时候需要提交相关的证件材料,比如起诉书,还有相关的证据等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臻睿律师网www.zhenruikeji.com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