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侵权责任主体如何确定

  1、当事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其主体资格的限制,无法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承担或在承担民事责任时受到限制,但是他们或她们在侵犯他人权利或利益时应该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们或她们是不能摆脱成为民事被告的风险。不过虽然他们或她们是被告,但是承担责任或部分责任的主体却是他们或她们的监护人。

  2、监护人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后,关于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监护人的责任有了新的规定,虽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层的价值观变化还是很大的。新的条文如下:

  《侵权责任法》第32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

未成年侵权责任主体如何确定(未成年侵权被告主体有哪些)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1、《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49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我国刑罚体系,分为主刑、附加刑。其中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以上就是臻睿律师网www.zhenruikeji.com小编对“未成年侵权责任主体如何确定”所进行的解答,只有我们仔细了解了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怎么确定,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臻睿律师网www.zhenruikeji.com还提供了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